您的位置:首页  学生工作


为积极响应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素养的号召,进一步营造关注心理健康、关爱心灵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,交通工程学院于近日启动了“阳光心灵·成长同行”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。

校园20分钟效应体验征集活动,旨在发现身边的疗愈角落,鼓励学生走出宿舍,在校园中漫步、驻足、观察,寻找能给予自己能量和治愈感的空间,感受短暂时光带来的心灵放松。活动得到广大学生积极响应,纷纷用镜头记录下属于他们的“心灵绿洲”。

杨宇航同学拍摄照片

杨同学写道:“这操场见证过无数次奔跑与拼搏,那些急促的呼吸、挥洒的汗水,都曾融入这片土地。在这柔和的夕阳里,喧嚣褪去,只剩宁静。它让我明白,人生亦如这操场的日夜交替,有奋力冲刺的高光时刻,也有归于平淡的静谧时分。每次‘20分钟’,都是一次身心的充电。”

张朔同学拍摄照片

张朔同学带来了一张拍摄于去年冬季的校园一隅照片。画面中,一棵苍劲的青松傲立于白雪之中。他分享道:“去年冬日的某个午后,偶然遇见了这棵松树。它默默伫立,不畏严寒,枝头的积雪仿佛不是负担,而是沉静的勋章。每次感到疲惫或迷茫,看看这张照片,就会想起这份‘风雪压不垮,春来绿意浓’的坚韧,给我无声的力量。”

岳官政同学拍摄照片

岳官政同学选择分享了一段熟悉的校园小径的照片。他分享道:“从学生公寓到教学楼的这条小路,是我每日必经之处。它默默承载了我上课、自习、散步的脚印,也收藏了无数个独处思考的瞬间。在这条小路上,看着四季变换,好像每一步都在丈量着自己的青春时光,内心会变得平静而充盈。”

“假如情绪有形状”作品征集活动,旨在引导同学们将抽象的内心情绪具象化、可视化,在创作中表达情感、释放压力、促进自我觉察。

曹钰浩同学作品

曹钰浩同学了一幅风格鲜明、寓意美好的作品。画面中心是一朵蓬松的紫色云朵,它拥有圆润可爱的大眼睛、微微上扬的微笑嘴巴,配上两团粉嫩的腮红,显得俏皮而治愈,云朵在开心地“吐”出美好。

宋炳慧同学作品

宋炳慧同学画了一副生气的小恐龙。宋同学表示,创作这幅画的初衷是为了表达自己面对困境时产生的强烈负面情绪,但通过把愤怒画成一只气呼呼却并不吓人的小恐龙,反而在创作过程中释放了压力,让情绪得到了宣泄和转化,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轻松感。

金展同学的作品精准定义了画面传递出的情感:“洋溢着近乎孩童般的纯粹快乐、天真烂漫与无限活力”。金同学旨在表达“简单、直接、发自内心的快乐感”看到这些绽放的笑脸花朵,不由自主地想和它们一起咧嘴欢笑。

参与心理健康月活动的学生纷纷表示,无论是“20分钟效应”带来的静心发现,还是“情绪形状”创作过程的自我对话,都是一次难得的心灵旅程。活动不仅提供了认识和表达内心世界的渠道,更在轻松的氛围中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,传递了积极、阳光、互助的理念。大家期待将这份对心灵的关注延续下去,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,更加注重自我心理调适,互相关爱支持,让青春的底色充满力量,与心灵和谐共生,共同成长。

(撰稿:甄聪  初审:王珏琦  复审:刘文敏 终审:王珏琦)






上一篇:下一篇: